学生频道

首页 > 学生频道 > 学生风采 学生活动

学生风采 学生活动 返回上页

百无一用是书生 -------鲁迅作品中的读书人形象
2018-05-22 09:11:49    63级22班 于镜漪    阅读 6448次

    不仅仅是在鲁迅的作品里,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里,鲁迅创作的孔乙己都被看作是代表旧社会科举制度牺牲品的最佳例证。

    《孔乙己》这篇文章在初中语文课本里就已经被我们一读再读。初读时,大部分人都将孔乙己作为一处滑稽戏来观看。什么“茴香豆”之类的词语也被我们当作暗号一般的笑话,后来再读,读出的是孔乙己的迂腐和自视清高,这就引出了一个主题—科举制对人的压迫。

 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不同,他们代表着两类典型的受害者。

 孔乙己读过书却没有进学,没有捞到功名而又沾染了读书人瞧不起,劳动人民的习气,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所以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靠偷窃为生都有一套不得要领的读书人的理由。这片面的导致了他仅仅是酒店里众人的取笑对象而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甚至离开这个世界都没有人知道。

    而陈士成则是一个独角戏式的悲剧,他那科举成功鸡犬升天式的白日梦在第16次落第后,精神完全崩溃了。恍惚之中,他去挖掘梦想中祖传的无数钱财,挖到的却是骷髅,然后又奔南山而去,就这样在精神失常中溺死。与《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有相似之处。

    以上两者的毁灭仅限于或仅表现与自身的灭亡,而并无对他人的加害。甚至孔乙己这个角色,也能读出他的可爱之处来。譬如他赊账很快就还上、教“我”写字,还给孩子们茴香豆吃,而其他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旧社会读书人则站在社会上层,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将自己愚昧迂腐害人的价值观强加于人。

试想,若是祥林嫂的雇主丝毫不计较什么教条,那么他虽然失了两个丈夫和阿毛,也能在平日的劳作中找回些快乐吧,而也不必因给莫须有的神灵吃的东西被玷污而遭受呵斥,也就会落得一个较好的结局了吧。

    而“读书人”所指向的,并不仅仅是旧社会受教育的知识分子,更有接受新教育但却被当时社会所压迫的读书人。

    《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端午节》中的方玄绰、《在酒楼上》的吕纬甫以及《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他们或因为“头发”而苦恼,或因为作为一个新派人物在乱世生活而困窘,或因为生活所迫,本应为改革先锋和西学的信奉者却教了国学而压抑,或因为自己的理想被违背而含恨而死。总之都是本应自由勇敢的人,在社会这个容器中被挤压变形,每个人物都透露出深重的无奈。我认为虽然《风波》中的七斤不是什么知识分子,但这类人还是勉强可以算上他的。

还有的“新式读书人”,披着高雅的外衣却做着或想着龌龊的勾当。《肥皂》中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皆如此。称高干亭为“新式读书人”也算抬举他,一个赌徒罢了。

 至于对四铭,这“新式读书人”带上引号的原因则是因为他表面上曾同意办新式学堂,然而骨子里是传统的,偏偏又要用“新”的旗号来装饰,造成了一种假象。而他那种淫邪的心里,更加令人作呕。

读书人在鲁迅的作品中,没有哪一个可以全身而退。

新的旧的、好的坏的,皆是如此。

鲁迅当然不希望这样,而当时的他试图让更多人不希望这样,于是写了出来,血淋淋的让人不忍看,大概也就在人们包裹着厚厚的茧的心上刺出了一点点疼吧。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